苏联空间站的“绝唱”,世界首座第三代空间站,“和平号”空间站拼接过程
拼接式住人集装箱
6月13日 08:30
“和平号” 的前辈礼炮七号空间站
从礼炮1号到礼炮7号,整个礼炮系列都属于世界前两代空间站,即单体空间站,最大特征为单一的模块。就像三个圆柱体接在一起。他们为后来的“和平号”空间站提供了技术基础,积累了大量的经验。
“和平号”空间站:拼接式住人集装箱
“和平号”是苏联乃至世界上第一座第3代空间站(长久性空间站,设计成在轨多模块组装,站上长期有人工作)。
它采用了搭积木的建造方式(模块化)。
组装完成后的和平号拥有7个模块,包括:
1.核心舱:它提供基本的服务、航天员居住、生保、电力和科学研究能力。
2.量子1号:载有望远镜和姿态控制及生命保障设备郑州友邦住人集装箱。
3.量子2号:载有用于舱外活动的气闸舱、2个太阳电池翼、科学和生命保障设备等。
4.晶体号:载有2个太阳电池翼、科学技术设备和一个特别的对接装置,它可与美国航天飞机对接。
以上4个分段早在苏联时期就已经发射并组装完成。下面三个(光谱号、对接舱、自然号)为苏联解体后由俄罗斯补完的。
5.光谱号:载有太阳电池翼和科学设备
6.对接舱:停靠在晶体号特别对接口上,用于与航天飞机对接
7.自然号:载有对地观测和微重力研究设备
从左到右为“和平号”拼装顺序
开始拼装:
第一阶段:“和平号”1987年形态,(下图从左到右) 分别为: 核心舱,量子1号,联盟号载人飞船
(下图)第二阶段: 1989年形态, 在第一阶段基础上对接了量子2号
(下图)第三阶段:1990年形态,对接“晶体号”
(下图)第四阶段: 1995年形态,对接光谱号
图中最下方的就是“光谱号”
(下图)第五阶段:1996年形态,对接自然号
(下图)总体结构一览,没有找到高清的
富有苏联暴力美学的“和平号”
完工后的和平号,投入使用。
完整的和平号空间站全长达87米质量达123吨级,有效容积470立方米。加压空间高达350立方米。
(我国的“天宫空间站”与“和平号空间站”同为第三代空间站。“天宫”吨位大约在80-100吨级)
“和平号”作为世界上第一个长期载人空间站自诞生之日起,共在轨道上运行了15年,它绕地球飞行8万多圈,行程35亿公里,进行了2.2万次科学实验,完成了23项国际科学考察计划。共有31艘联盟号载人飞船、62艘进步号货运飞船与其实现对接,还9次与美国航天飞机对接。
对接中的联盟号载人飞船
1991年苏联解体后,和平号进入「美国供养、俄美共用」模式,美国的航天飞机也开始和和平号对接。
1995年6月29日,和平号空间站与美国“亚特兰蒂斯”号航天飞机在轨首次对接成功。
从“和平号”上拍摄的“亚特兰蒂斯”机头
不过随着航天飞机时代逐渐落幕,美国供给减少,俄罗斯兜里也没钱。2000年底俄罗斯宇航局因和平号部件老化(设计寿命10年)且缺乏维修经费,决定将其坠毁.最终于2001年3月23日坠入地球大气层.,烧毁后的碎片落入南太平洋。
“和平号” 坠落时的碎片
开创一个时代的和平号空间站,最终化作一个符号,闪烁在太空史册。为之后国际空间站的出世提供了样板。
唯一的第三代空间站—— “和平号”空间站